请完成安全验证

第三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北京举办

来源:大会组委会  2018年02月26日 15:20
大会组委会  2018年02月26日 15:2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20171121日至22日,由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媒体融合推进委员会、BIRTV组委会、北京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卫视、央视市场研究(CTR)、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共同主办,中广互联承办的第三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视及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商业领袖、从业人员代表、以及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同仁共计1500多人相聚在北京,共同围绕电视产业战略方向、媒体融合趋势、传统电视发展与互联网创新、电视技术演进与节目形态变革、有线网络业务演进、未来网络及音视频技术、家庭互联与跨界融合等议题展开讨论。

一、第三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基本情况

1、聚合行业资源,遇见电视未来

本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共策划并举办了十一场有份量、有深度的专业论坛,吸引了1500多位电视及相关行业从业者参与其中。各论坛紧紧围绕行业热点开展单边、双边、多边的交流研讨。中国电视大会主论坛、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峰会、媒体云与大数据创新峰会、移动视频生态峰会、广电网络发展战略峰会、广电网络集客业务峰会、中国互动营销趋势论坛、未来视听峰会、智能终端与家庭互联论坛、广电内容产业峰会、TV跨界融合峰会等专业论坛活动以大会优质高效的平台为依托,汇聚了国内外电视人的智慧与实践经验,对于引领电视媒体发展趋势,推动电视产业发展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会也展出和介绍了一些最新、最热门的趋势性技术与应用,包括4K/UHD、沉浸式音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电视、家庭娱乐、TVOS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视频技术等。

国安广视、杜比、中广电传媒、优朋云、国广东方、百度云、Fraunhofer、兆芯、英特尔、大唐融合、Imba TV、视联动力、澳润科技、茁壮网络、瀚动体育、润东科技、鹏博士、爱萌宠、南京炫佳、目睹直播等20家企业对本届大会提供了赞助服务。这些企业的积极参与丰富了大会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大会的成功举办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届大会还得到了行业专业媒体、公众媒体的广泛参与,先后有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播出了关于大会的新闻短讯和专题报道。另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中国电视报、中国经济新闻网、人民网、央视网、凤凰网、新浪、搜狐、媒介、传媒、广电猎酷、流媒体网、广播电视信息、有线电视技术、影视制作、广播与电视技术、常话短说、今日头条、慧聪网、中华网、中国出版网等22家网站和媒体对大会进行了报道。同时,也有众多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电视行业企业等通过其自身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世界电视日”及本届大会进行了宣传和介绍。可以说,本次大会对于进一步推动“世界电视日”向全行业、全社会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与示范效应。

2汇集四海宾朋,提炼行业智慧

本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依旧受到国内各级广电机构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总工程师王效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何宗就,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运营商等机构的相关领导莅临大会主论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总工程师王效杰在主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第三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以“遇见电视的未来”为主题,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非常重要,正当其时。她还指出,我国电视媒体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时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广电科技工作者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本届大会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政策,搭建起了国际交流的桥梁,吸引了来自亚太广播联盟、欧洲广播联盟、欧洲电视广告协会等国际电视组织及亚洲很多电视媒体的广泛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前主席迈克尔•沃布斯(Michael Worbs)应邀出席大会主论坛并致辞。他表示:电视是个有力的媒体工具,通过这个工具能使我们的知识广泛的传播电视的力量需要让所有人充分利用。我们的电视可以聚焦现在的全球性问题,包括和平、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推动文化交流。与此同时,能够帮助推动世界的改变和达成可持续发展。

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IBD)秘书长常进在题为《亚太媒体合作:新时代,新使命,新伙伴》的致辞中表示,媒体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需要不断调整结构,适配资源,但就其社会使命来说,服务发展无疑成为媒体新时代的首要使命。

日本放送内容海外展开促进机构(BEAJ)专务理事村上憲一也就日本电视产业未来的战略方向及启动4K8K放送的相关计划进行了解读。

本届大会共邀请到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88位演讲嘉宾参与到各个论坛当中,嘉宾来源涵盖了电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管理部门、国内外行业组织、制作播出机构、各类传输与运营主体、技术企业及服务机构等等。嘉宾群体的深度和广度使大会能够惠及电视及相关产业尽可能多的从业人员,使之在参与大会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价值。

二、第三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特色与亮点

1、电视相关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

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的品牌已经成为电视行业交流、研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今年电视大会紧紧围绕遇见电视的未来主题,充分畅想未来电视的呈现样态与发展模式。十一场论坛中,嘉宾们从各自的角度,通过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的相互碰撞与印证,探讨了电视媒体进一步创新转型、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及实际案例。

央视市场研究(CTR)执行董事、总经理,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执行董事、总经理徐立军在主论坛上对媒介进化图景中的电视方位进行了相关解读。他指出,电视是唯一的家用媒介,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并且拥有打透圈层的巨大能量,同时是最有效的广告传播载体。谈及新时代的新电视,徐立军给出三点预判,一是线上和智能的结合。二是用户化和数据化的结合。三是开放和共生的结合。

在媒体云与大数据创新峰会上,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大数据总监关玉霞则以时下火爆的“中央厨房”为切入点,展开对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大数据应用的讨论。她指出,媒体的进化向着轻量化、数据化、移动化发展。融媒体时代,渠道资源碎片化、增值化,渠道的垄断性、主导性被打破,多平台到达成为必然趋势,大数据不断助力内容生产、输出、交互。

在智能终端与家庭互联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指出,目前智能终端进入爆发性增长的前期。四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建立,加上5G的商用,智能电视机、智能音响、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灯具系统等所有的电器终端均将快速实现智能化。而未来,智能终端与家庭互联的推进将从分离式专向协同化、同步化。智能音响和智能手机成为操作枢纽,手机可能成为收视率调查最重要的端口。

两天的会期中,每个会场都维持着很高的现场热度。来自广电行业的“最强大脑”们也都畅所欲言,展示优秀案例、分享创新技术、探讨未来趋势,在交流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2、一次电视与跨界资源的良性互动

今年大会在论坛设置上依旧延续了跨界特色,即强调电视与各行各业、各方面资源的连接,在深入探讨电视本身发展与未来价值的同时,实现了与跨界资源的良性互动。

在自媒体、短视频、网络直播的风口下,今年大会策划举办了移动视频生态峰会,紧紧抓住了互联网的脉搏,给电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受到广大听众广泛关注与好评。同时,今年延续去年的成功经验,继续举办TV跨界融合峰会和中国互动营销趋势论坛,探索电视与多种行业进行更深层次,更多元化合作的可能性。

移动视频生态峰会上,二更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皮行早提出,短视频具有短、平、快,门槛低、碎片化、交互传播的特点,传统电视具有高、大、上,精制作、节目化、线性传播的特点,把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达到电视的转型升级。一点资讯的副总裁、总编辑吴晨光提出,内容生产、内容分发不再由编辑垄断,而是分散到了每一个人手中。因此要重新定义何为优质内容。罐头视频创始人兼CEO刘娅楠则总结了爆款视频的四大共同点,即内容生活化、参与度高、影响范围广、网红处境。

TV跨界融合峰会上,北京电视台的跨界创新尝试与融合传播案例得到与会同仁的认可。《跨界歌王》的播出,与阿里巴巴集团合办的201711天猫狂欢夜,财经频道《天下财经》等实例,充分证明了电视台可以通过联通多媒介、辐射和延伸神传播力,获得平台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北京电视台研究发展部主任秦新春认为,要坚持电视台的舆论监督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引领教化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从而实现价值引导和心灵抚慰。凯度消费者指数北方区执行总监赵晖则给出了企业如何与媒体实现双赢的几点建议,例如电视要与数字媒体结合并利用跨屏投放等提升到达效果、大屏端上不同频道和频道类型背后的消费者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消费者有针对性投放等。

中国互动营销趋势论坛一直是中国电视大会的爆款品牌之一,自然每年也会诞生许多爆款观点。比如今年的论坛上北京晴朗一州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马菁菁提出,中国品牌出海营销是诠释中国“软实力”的需求。全球化并没有消灭民族经济,所以需要品牌人讲好品牌的文化故事,展现生活方式,体现社会责任,让中国企业从生产者进化为品牌缔造者。而品牌的缔造离不开技术的驱动,奥信传媒董事总经理Gary Cao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碎片化态势愈加明显,如何在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中找到营销的价值,这就需要大数据的分析。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力将决定了营销是否能更好的聆听消费者的需求,戳中消费者的心。

当今时代,多领域、跨行业发展已经成为常态,电视人需要勇于打破常规发展模式,放眼于更广阔的市场与领域,积极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路径,才能最大、最优化地发挥自身资源效能,找到新定位,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三、第三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采取的主要举措

1、精心筹备,有序执行

在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媒体融合推进委员会为牵头单位的各主办单位正确领导及有力指导下,承办单位紧紧围绕议题设置、嘉宾邀请、招商招展、接待报到等主要任务,周密策划,精心筹备。在大会筹备期间,组织召开了策划筹备专家会,与会各位专家都给出了中肯意见与建议,对后续电视大会的筹备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届电视大会筹备和举办期间,承办单位本着以国际标准办会的精神,借鉴以往大型成功活动的经验,在展场规划与布置、配套活动、服务保障等方面做足准备。全体员工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认真准备,有序执行,多次彩排。同时,承办单位还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随时调整活动方案,及时通报,快速反应。从各个方面确保大会十一个论坛圆满、顺利举办。

2、重视接待,服务到位

承办单位借鉴上两届大会的相关经验,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参会领导和演讲嘉宾的接待和引领工作。另外也着重提高了听众报名和现场签到环节的工作。在领导、嘉宾的接待工作方面,我们根据会议情况和具体需求,安排、提供了酒店推荐、车辆接送机、个性化接待等优质、便捷的服务,受到了领导、嘉宾和赞助单位的一致好评。在报名签到环节,我们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了微信公众平台及大会官方专题页面中的报名流程另一方面在现场通过扫码设备等的使用,缩短了签到时间,增加了效率。使本次大会的接待工作在人性化和信息化方面受到了与会听众的好评同时,我们将认真梳理统计得到的参会听众的信息,形成指标体系,分析论坛进出人数及从业背景,话题受关注程度等,从而研判行业热点和趋势,为做好下一届电视大会打下良好基础。

3、宣传热烈,效果突出

自大会筹备工作伊始,承办单位就开始着手大会的宣传推广工作。期间,承办单位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社交平台海报等工具,就论坛设置、演讲嘉宾、特色亮点等方面对大会进行预热。

会议进行过程中,承办单位在中广互联网站上以接近同步的速度报道和分享了各场论坛的演讲情况,为那些不能来到现场的电视同行打通了信息渠道。我们还广泛联系邀请了各大行业媒体、社会化综合媒体,组建电视大会新闻报道团队亲赴现场,把电视大会的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地以专栏、报道等形式宣传出去,提高了“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的社会认知度和行业影响力。

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三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已经落下帷幕。在获得各方赞誉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总结了活动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更好地提升中国电视大会的综合品质而努力。

1、加强前期宣传力度,争取行业主管部门支持

    为提升大会宣传效果与知名度,有必要在筹备阶段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的力度,持续营造品牌出镜率和舆论热度。同时,筹备工作早准备、早开展,给各个参与单位留足时间,确保计划实施,提升工作成效。

同时,作为面向整个电视行业的大型会议活动,还需进一步争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等上级主管部门和机构的指导与支持,促进更多优质资源注入电视大会。

2、提升嘉宾广度深度,增加海外嘉宾数量

随着电视大会的论坛设置越来越呈现专业性、针对性强的特点,我们在嘉宾邀请方面也应拓展范围,加大力度,不断提升大会的专业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另外,还需在海外嘉宾邀请工作上增加投入,提升大会的国际化水平及促进国内外行业交流的桥梁作用。

3、做好统计工作,听取观众意见

目前的参会观众信息统计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可视情况选取采用更为先进的信息化报名、签到、信息采集手段,以便获得更为全面的参会观众数据。同时可以在会中开展满意度调查。综合两者,我们可以在观众画像分析、行业热点与趋势研判、及论坛策划等方向取得更多进展。

4、探索大会走进其他地区的可能性

为更好地面对全国各地的电视行业同仁,我们有必要探索将大会的举办地点拓展至国内其他地区的可能性。如何争取当地相关部门支持,如何结合当地电视行业发展特色,如何利用研讨成果切实服务当地电视从业者及受众。都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与策划的因素。

5、总结薄弱环节,提高策划能力,加强流程管理

本届大会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我们正视并加以总结,比如对演讲嘉宾、参会观众、赞助商的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论坛设置、场地条件、活动策划水平仍需提高等等。我们将认真重视组委会各成员单位领导、参会嘉宾和观众等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改进,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学习行业内外先进经验等方式,用更科学的管理流程做好明年电视大会的工作。

 

编辑:陈默 责任编辑: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正在阅读:第三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北京举办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
学会动态

扫一扫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98364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 4号楼一层西区

邮编:100045

版权所有: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

©CopyRight by China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

京ICP备0603711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67号

京ICP备0603711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67号